抑郁症的表现症状和治疗方法
 
热门测试
热门栏目
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
热门专题
您现在的位置: 抑郁症网 >> 怎样治疗抑郁症 >> 心理治疗 >> 正文
让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惠及千百万民众
作者:陈圣琪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11/11/30             ★★★   【字体:

让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惠及千百万民众

陈圣琪 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副会长

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、主任医师

    1948年,世界卫生组织( WHO)《宪章》首次对健康提出了定义:“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,而是保持体格方面、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。”1978年,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在《阿拉木图宣言》中,再次重申“健康不仅是疾病体弱的匿迹,而是身心健康、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。”这一概念不仅阐明了生物学因素与健康的关系,而且强调了心理、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。生理完美状态是指身体各系统无疾病。心理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是指一种持续的、积极的内心体验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,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社会功能。

    为了提升各国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、提高民众心理健康水平,促进对精神疾病进行更公开的讨论,强化各界对精神疾病能给予更多的关注,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,并经世界卫生组织确定,将每年的10月10日,定为“世界精神卫生日。”我国卫生部从2000年开始,‘也具体实施了这一项目。201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“承担共同责任,促进精神健康”。

    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,国人对抑郁症等精神健康的关注度已经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、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的渴求更是与日俱增,各种相关媒体情感类节目的火爆、心理方面书籍的热销、心理咨询师考证热的持续升温、心理援助项目的一个个推出等,无不演绎着心理知识在我国的普及和热衷追捧画面。然而,一丝的忧虑和不安始终成为挥之小去的阴影。某些违背科学的说辞和行为方式也在大行其道,侵蚀人们的心灵。如某些既无医学背景,又没有受过系统化医学心理规范化培训,更从来也不接触临床患者的人,又是编书、又是出镜、对心理疾病说三道四,误导了不少的患者。还有些人更是缺乏常识,将心理与精神截然截然分开。更有甚者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混为一谈,这种概念的混淆,结果导致社会上对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产生误解;同时还造成不少患者延误治疗或酿成严重后果。还有一些人将个案作为典型,违背科学统计分析规范,为一己私利向患者及家属自我推销。更有些人用封建迷信糟粕,通过精心包装,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向世人兜售。

    科学的特点是:可重复验证、可证伪,自身没有矛盾。心理学作为科学的一部分,理应纳入这一范畴。尽管心理学在某些方面的解释,限于时代、技术的限制,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,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,对一些现象的解释,将有更丰富的物质基础,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。最近几十年来,以往人们束手无策、爱莫能助,而且众说纷纭的一些精神疾病,如精神分裂症、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强迫症、神经症等,均能得到有效治疗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喜人的景象,关键在其得益于,高度发达的科学手段,譬如: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、神经递质假设理论的验证、遗传密码DNA神秘面纱的逐渐揭开。伟人培根的一句名言:成功是九十九份努力加一份天才,而其中这一份天才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真足由于这些科技成果的发现和解析,使得我们对这类疾病的病因、发生机理、转归等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。

   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、竞争的加剧、资源与人类需求差距的扩大,人们的期望与现实的可能这对矛盾的存在,传统观念羁绊的阻碍,多元社会带来的矛盾展现,以及个体认知的差异等因素,使得国人面临的心理困境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,我们正处于“千年之大变局”!现代人的心理困扰日益显现,这是完全可以想象和充分理解的。进行理性的思考与辨别是关键所在、重中之重。要注意的是:每个个体本身都具有非常强大的自我调节、自我修复紊乱内环境的能力。人类之所以能生存至今,反复地验证着人类的适应能力是无与伦比和极其强大的。因此,对于生活实践所带来的困惑和烦恼以及其他的负性情绪体验,有时大可不必惊慌失措、焦虑不安。2001年,美国发生了举世震惊的“911事件,”事发不到半年,99%左右的当事人,创伤性体验得到完全的修复,而仅有不到1%的人寻求了心理援助。这再次验证了人类自身强大的心理修复能力。

   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烦恼和困惑,更没有必要惊慌失措,举步维艰。正如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曾经说过: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,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生活。古话云:人有七情,即:喜怒哀思悲恐惊,这提示我们,负性情绪并不都是异常现象,事实上正是人类具备了丰富的七情体验,才超越了自然界的其他生物,也才使我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,婀娜多姿。就…般而言,只有当个体的负性情绪持续相当一段的时间,并足以影响到自身的社会功能(如生活、工作、学习、人际交往、自我辨别的能力)时,而自我调节、修复功能却又无法逾越这些障碍,那么,寻求专业人士必要的帮助,才是明智的选择!

    科学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是一桩严谨、严肃、认真,而又长期、功德无量的善举,只有怀有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和满腔的热情,才能不断地推进我国心理学的健康发展,改善百姓的思维、情感、行为习惯,发掘自身的潜能,提高抗压能力,构建新型的社会和人际关系,从而真正惠及千百万民众的身心健康!使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的贡献更上一层楼而作出应有的贡献!



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:yiyuzheng037,或者微信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快速关注,我在公众号首页整理了朋友们最关心的问题,可以帮助你快速系统的了解抑郁症的诊治相关常识。也欢迎加周医生个人微信:zhoushaoyu036咨询交流,本站QQ群:285231548,群文件里新增《颜文伟谈抑郁症文集》电子书,看看名医怎样诊治抑郁症,欢迎大家加群下载,后期还会有更多电子书和视频讲座奉送。更多实用的抑郁症相关文章等待您的关注,微信订阅号:yiyuzheng037
文章录入:master    责任编辑:master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
    没有相关文章
   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    Copyright©4006-4017 版权所有。本站是科普 抑郁症的表现抑郁症的治疗等精神科常识的网站。中华抑郁症网,只想把快乐还给你!